游客发表
保险业要重点解决利差损问题,全国保险总资产3374亿元,去年保费收入1596亿元。
这三大主流金融业务在金融体系中占主导地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持续市场需求,同时具有较广泛的客户群和网络,能为其他金融服务提供支撑。截至2010年底,我国的保险深度(保费/GDP)为3.65%,保险密度(年人均保费)为1083元,与非洲、拉美处于一个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见下图),保险业发展空间很大。
资产公司如果重组大型保险公司,将拥有一个可靠业务发展和收入利润来源支柱,被重组的保险公司将在资产公司集团内占据支柱地位,合并其资产规模、收入和利润后,其资产规模、利润规模、经营范围和网络分支及财务结构等出现质的气跃,跨上一个大的台阶。在业务结构上,目前存贷款等传统业务是银行主导业务,是银行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收入占比超过80%,佣金以及手续费等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不足20%。货币化速度放慢,则银行业发展速度也会放慢。也可以通过重组、附增价值后溢价退出,既可战略性退出也可部分退出。有的以保险为主,如德国安联集团主营保险和资产管理,法国安盛集团主营保险和资产管理,兼营少量银行业务。
目前,金融业总体市场格局初步成型,市场竞争已趋激烈。因此,缺少保险、银行平台的资产公司宜抓住机会,近期并购进入保险,跃上一个新的发展平台。准确来说,熊彼特的学说更倾向于一种推动资本主义社会不断进化的创造性毁灭(creative destruction)。
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只需要专注于那些高信用且最有利可图的客户,就足以得到丰厚的回报,而金融科技为市场提供更为便宜和更易获得的替代品,直接锁定低端金融消费者,产生全然一新的金融消费群体。[19]它指将新技术应用到现有监管过程中,以促进达成更有效的风险识别、风险衡量、监管要求以及数据分析等活动。[5]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创新加速器模式,即监管部门或政府部门与业界建立合作机制,通过提供资金扶持或政策扶持等方式,加快金融科技创新的发展和运用。
从广义来看,互联网金融具有高科技性、革命性、民主性和合作共赢性,[6]与金融科技的本质特征极为接近。内容提要:根据克雷顿·克里斯汀生的破坏性创新理论以及从中归纳出的技术的非竞争性、初始阶段的低端性、易获得性以及消费者价值导向性四个特点,可以得出金融科技是破坏性创新的结论。
总之,只有将科技和监管联手,在不危害金融稳定和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推动金融科技创新的市场发展。这种宽容性监管,对于推动金融科技新业态的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第四是分析,监管科技使用分析工具以智能方式对现有大数据的数据组进行挖掘,释放其潜力,例如同一数据可以实现多种用途。这种运动式的监管方式有力地打击了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违法违规经营现象,清肃了一大批不合格乃至涉及违法犯罪经营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引导互联网金融行业步入规范创新的正确轨道。
金融科技带来了金融活动、组织、业态的持续多变,其内在的风险分布也可能处于不稳定状态。2016年起我国监管层加快了对互联网金融行业(金融科技在我国的主要形式)的清理整顿步伐,2016年10月13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实施方案》,随后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国家工商总局等部委相继跟进发布各自主管领域的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互联网金融的整治风暴。除英国的监管沙盒外,美国的创新中心(Innovation Hubs)又名创新指导窗口和创新加速器(InnovationAccelerator)等监管模式,在争取稳定金融市场和促进金融创新双赢方面也颇具特色。四、余论 在后危机时代,金融监管环境使得监管目标逐步从不同方向走向同一性,以此回应西方国家建立在狭义市场效率等市场目标基础上的放松监管和最小监管带来的严重治理鸿沟。
中国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委员会(SFC of Hong Kong)已经成为香港政府金融科技领导小组(FinTech SteeringGroup)。随着市场规模不断扩张和金融跨境市场的不断发展,对监管者的监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监管主体需利用科技手段提升监管能力。
这一模式已在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日本、以色列和中国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得以实施。[9]有时,这种改变是象征性的,例如预防性变化或过程微调。
(三)如何对具有破坏性创新本质的金融科技进行监管? 提及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人们往往注意到两者的相互否定与相互排斥,而看不到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他在讨论经济周期时,提到创新是让过去的固定资产设备和资本投资过时、无效或者贬值,通过创新产生大量新的资本(利润)来加以弥补。下面笔者以这四个特征为标准,来分析评判金融科技到底是一般的金融创新,还是一种变革式的破坏性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 其一,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业务相比,具有金融技术的非竞争性,呈互补关系。二是监管者还应该留意正在被赋予内涵的金融新需求及其在市场上的认可程度。[23] See Douglas W. Arner, Janos Barberis, Ross P. Buckley, FinTech,RegTech and the Reconceptualization of Financial Regulation, 37 Nw. J. Int'l L. Bus. 371, 2017, pp.395-414. [24]具体到金融行业,监管科技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通过实现纸质报告流程的数字化、减少基于监管的人力激励支出以及集中化地满足监管要求等途径达到有效降低成本的目的,可视性的结果是驱动金融机构的合规成本降低50%。破坏性创新模型预示着一种悄然展开却最终能占据统治地位的替代性变革。
[11] 克里斯汀生的理论,可以从金融创新企业与金融消费者关系的角度,归纳出破坏性创新的四个特征。[35]金融服务产业越来越多的使用科技,监管部门也必须借助科技的力量才能获得评价之前无法测量的金融风险的机会,并使得风险管理全局化、全体系化成为可能。
二、监管科技的理论与实践 (一)何为监管科技? 金融监管部门对传统金融风险的监管具有长期的、丰富的监管经验,并且传统金融的业务一般在实体金融机构的营业厅办理,信息透明度较高,金融业务比较规范,监管难度相对较小。两者都是建立在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基础之上,都是对运用各种新技术手段提供、优化、创新金融服务等行为的概括。
我国的监管机构要能做到在监管活动中充分运用技术手段,自身必须坚持不断学习的科学态度:一是学习技术。金融科技能为客户在相对低利率的环境中提供替代性的回报机会,比如,随着智能手机和掌上电脑的普及,以及身份认证技术和数字签名技术等安全防范软件的发展,移动支付不仅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小额支付,也能解决企业之间的大额支付,完全替代现在的现金、信用卡等银行结算支付手段。
[27]整体而言,监管科技代表着未来金融监管的演进趋势,是支撑整个金融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一是有关替代性改变,监管者应该敏锐地感知为符合金融需求而创造的新渠道,以及市场上出现崭新且尚未获许可的新媒介。一是金融技术的非竞争性——它并非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维持性技术创新,而是找到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和模式。[33]展望未来,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的监管理念面临着根本性的困境与挑战:一是在监管方式方面,传统的栅栏方式和运动式监管是否仍然适用?事实证明,过去以栅栏方式可以隔离商业银行和网络借贷之间的风险传播途径,然而,金融科技跨市场跨行业发展迅猛,再加上金融服务供给侧的日益多元化,目前已难以简单使用隔离的方式来防范风险了,跨行业的金融模式与我国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模式发生了尖锐冲突,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例如P2P网络信贷会成为传统金融的替代性信用渠道吗?股权众筹将会成为股票发行和交易的替代性筹资渠道吗?相对于传统金融而言,网贷市场和股权众筹市场如此之小,以至于难以得出结构性冲击的预见。[8]这种变革是在产品、过程、功能性服务或者效用改变方面获得与以往截然不同的表现或者价值(特别对于消费者而言)。
[21]德勤2015年发布了一篇题为《监管科技是新的金融科技吗?》的报告,提出监管科技具有以下几个核心特点:第一是敏捷性,即对错综复杂的数据组进行快速解耦和组合。金融科技的主要模式都较快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18]杨松、张永亮:《金融科技监管的路径转换与中国选择》,《法学》2017年第8期。其他的改变可能更为重大,如改变了消费者偏好或者使竞争性基础移位。
唯金融科技的范围更为广泛,可包涵大数据分析、移动金融、第三方支付、科技风控、社群媒体、众筹、网络借贷平台、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甚至区块链等基础设施应用技术等等。既可能给金融业发展转型带来机遇,也可能给金融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冲击。而真正的破坏性变革,不管是象征性的或重大性的,都将导致产业发生重大的市场或结构性冲击。[22]这四个特点也充分说明,监管科技是监管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结合的产物。
[3] 对于什么是金融科技?目前世界上尚无统一的定义。所谓破坏性创新,暗含着大量潜在的根本性的结构性改变、或与重大冲击相关的真正变革。
其盲点在于长期金融稳定等问题亟待解决,现在已经形成了反周期审慎监管[40]以及减少太大而不能倒之逆向选择等监管改革的基础。[4] 金融科技是金融服务与技术领域交互作用下之动态区块(dynamic segment),它是一个复杂产业生态系统 (complexecosystem),不仅给金融业的发展带来重大动能,而且可使传统价值链遭到破坏。
2017年1月13日,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发布一份《金融科技监管白皮书》(Framework forFintech),概述有关金融科技创新的原则和政策框架,为监管机构如何评估新兴金融科技生态系统提供了包括更广泛地审议金融生态系统等在内的10项原则。其将金融、技术和每天5.4万亿美元的全球外汇市场结合起来,形成最大、最国际化和最具备电子化元素的全球经济体。
相关内容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